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潍坊市宣传贯彻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

2024-09-27 15:58 大众报业·半岛网阅读 (27178) 扫描到手机

半岛网9月27日讯 (记者 邹同雪) 9月27日,潍坊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潍坊市宣传贯彻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有关情况。

2024年6月28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,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。突发事件应对法是突发事件应对领域的基础性、综合性法律,这次全面修订,是应急管理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,将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。

近年来,潍坊市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紧盯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、不间断、闭环式监督检查,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的各项机制和制度措施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,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
建立健全体制机制。成立潍坊市委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,加强党委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;成立“潍坊市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”,市委书记和市长任总指挥,下设15个小组,全部由市级领导任组长,指挥调度全市力量;制定出台《潍坊市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》,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作用,调整所属减灾委员会、防汛抗旱指挥部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,制定工作规则,形成统一指挥、专常兼备、反应灵敏、上下联动的指挥体系。

开展隐患排查整治。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,认真贯彻省市工作要求,对照“八大行动”“四项整治”要求,逐项明确目标、梳理任务、细化分工、责任到人,全面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,保障安全生产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。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报送治理工作,今年已累计上报完成整改4290条,排查报送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全省第一。对已整改完成的通过电话抽查、实地检查等方式核验,实现闭环管理,对反复出现的问题点组织分析研判,督促县市区制定整改方案,确保不出问题。

提高应急指挥能力。建成市应急指挥中心、以“一大三小”移动指挥车、无人机、布控球、手持单兵和手持终端为基础,依托自建的1处卫星地面站、54个370MHz固定基站和400KW紧急发电系统,初步建成运转顺畅的应急指挥体系,实现30分钟内音视频回传、“三断”情况下通讯链接、现场和视频指挥调度随时开展的目标;通过大数据局的赋能平台接入 20余万路视频监控,以安全生产、防汛、防火、道路交通、教育等领域进行分类,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大中型水库、主要河道的重点部位、中心城区的低洼区域、沿海港口码头、旅游景点以及道路交通和部分危化品企业。

强化应急队伍建设。组建防灾减灾救灾专家库,涉及气象、地震、地质、水旱、农业等方面。积极组织专家开展涉灾活动,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、适时调整;组建由通讯指挥、地震监测、防火防汛、非煤矿山、危险化学品、救援保障等相关科室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、社会救援队伍、相关专家等34人组成的潍坊市应急救援特勤队,负责信息搜集、先期处置、协同指挥,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协调当地政府开展先期救援和其它情况应对;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分级负责、社会参与”的原则,全市共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65支21090人(其中市级31支,共2361人),涉及安全生产、自然灾害等6大类15个领域,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专业救援力量体系;在全市延伸建立711个社区安全应急消防救援站,努力打造“1分钟出动、3分钟到场、5分钟处置”的应急救援圈。

加强应急物资采储。出台《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要求》(获批省级标准化试点),分级分类明确应急物资储备建设标准,建立常备物资储备、临时物资征用、应急装备保障、工程机械保障及征用补偿保障等物资装备储备五项机制,全面推行模块化管理、集成快速装卸运输,开发建设应急安全产业暨应急救援物资信息管理平台,适时掌握应急物资生产资源信息,实现应急物资储备“储、运、用”一条龙服务,确保关键时刻“拿得出、调得快、用得上”。目前,全市分层级建设了市、县、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80座,仓储面积85309平米,122个镇街基本实现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,全市实物储备各类救灾和应急物资1262种,2154万件(套),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在全省率先完成保障4万人转移安置国家标准。

开展“潍民应急、坊安万家”活动。围绕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工作目标,组织实施“社区应急大讲堂”“第一响应人”培训、“一老一小”应急能力提升、“应急物资进万家”“防灾减损·风险减量·保险护航”、企业职工应急能力提升、党员干部应急能力提升、应急救援队伍实训实演、应急救援技能竞赛、应急救援队伍前置驻勤等十大主题活动,分类实施精准性、系统性安全应急能力培训,引导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习安全应急知识,切实提高基层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突能力。